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普院新闻 > 学校新闻 > 正文
学校新闻
转载:新华网 围绕云南“三个定位”战略目标 普洱学院探索“国门大学”跨越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6日 编辑:

摘要:8月1日至2日,普洱学院参与举办了“第二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


首届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开幕式

 


新华网普洱8月3日电(韩海阔)8月1日至2日,普洱学院参与举办了“第二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普洱学院院长成文章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这是学院落实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目标的具体落实。

据了解,普洱学院是云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也是云南省国门大学建设的重点高校,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云南“三个定位”战略目标,该校进行多方面的积极探索。


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学术研讨会

 


挖掘民族资源助团结进步  民族团结誓词碑将获学术研究

普洱市是云南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州,其丰富的民族成分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极具代表性。普洱全市九县一区,除思茅区外,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西盟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边疆各族人民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就诞生在这里。历史上,这里曾有26种民族代表,举行剽牛仪式,共同喝下咒水,以此证明同心同德,团结到底。

成文章介绍说,作为边疆民族地方高校,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所占比例达43.6%,民族团结的精神也被写入“固本、和谐、创新、致远”的校训中。“和谐”包含着各民族师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深意。学校充分发挥学校通识课、选修课作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实施民族团结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全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学校积极鼓励教师编修了《普洱民族关系概论》、《普洱民族文化概览》、《云南民族传统体育》、《普洱本土民歌概述》等一批民族文化校本教材。

拉祜族、哈尼族和傣族等主体少数民族的研究积极展开,组建了边疆治理创新团队,成立云南省拉祜族研究中心、佤族研究中心,探索普洱传统民族关系和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系列学术专著的推出,对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文章还说,基于民族文化因子的挖掘,而形成的普洱绝版木刻在中国版画领域独树一帜,鲜明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借助这一形式被展示给世人。

此外,普洱各少数民族民间内涵丰富而多姿多彩的鼓乐文化也在普洱学院获得挖掘,形成了以“山魂鼓韵”为主题,融乐器演奏和歌舞表演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

成文章介绍, “十三五”期间,学校还将充分利用自身拥有一批少数民族学者的优势,加大民族文化教材的编写、加强对民族文化及跨境民族研究,举办“民族团结誓词碑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为云南省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全景

 


服务地方紧扣生态文明  绿色生态发展研究成常态

普洱市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70%,是国家唯一一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成为普洱学院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成文章介绍说,为此,普洱学院全面调整学校组织机构,单独成立农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申报了农学、茶学、园林、食品质量与安全、酒店管理等本科专业,重视热区农业、园艺技术、野生植物资源与开发、城市燃气、旅游管理等专业建设。

普洱学院成为云南第一家和云南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采用“2+1”、“2+2”订单式联合培养油气专门人才的高校;与全聚德餐饮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培养高素质旅游服务类人才。


普洱学院正处于国门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关键期

 


为全面服务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国家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支持,普洱学院和普洱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学校教师围绕绿色生态发展积极开展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生物多样性科学教育馆也在普洱学院建立,开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来宾、中小学生10万余人次,成为了滇西南重要的生态文明科普基地。


中泰文化交流

 


开放办学促建辐射中心   成全国老挝留学生最多高校

普洱学院所在地普洱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云南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州市,其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毗邻,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佤族、拉祜族、哈尼族、傣族等世居民族跨境而居,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近、语言相通。

普洱学院院长成文章认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普洱从国家对外开放的末梢变成了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开放的黄金前沿。

“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全面实施走出去办学战略”,成文章介绍说,学校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展开合作,面向南亚东南亚等国家以“2+2”或“3+1”模式开展合作培养应用型复语人才。学校现有老挝、泰国等国留学生220余人,是全国老挝全日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

成文章表示,由于毕业生既懂英语,又兼通泰语、老挝语或者缅甸语,在就业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目前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就业质量较高。学校在泰国建立了中国文化中心,同时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老挝国家大学分别在普洱学院建立了两国文化交流中心,每年派出教师任教。

为进一步扩大学校开放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增强对南亚东南亚学子的吸引力,普洱学院携手红河学院、保山学院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构建“1+3”教育联盟,同时还与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开展深层次合作,探索开放办学新模式。多层次、多模式的培养方案,既可满足南亚东南亚国家高层次精英人才多样化、多层次的求学需求;还可以让留学生既能体验到在国门大学留学的便利,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完善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提高了核心竞争力,也加快了国门大学建设步伐,对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辐射中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成文章如是说。

谈及“十三五”期间的对外合作办学发展,成文章表示,将在普洱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筹建南亚东南亚国际学院,力争成为国家南亚东南亚非通用语种人才培训基地,争取使老挝、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攻读学历、学位留学生人数达到600人。学校今年还将组建老挝国家研究中心、缅甸国家研究中心,促进中老、中缅文化交流,产出一批老挝、缅甸政治经济文化研究成果,为国家对老、对缅交流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