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教辅机构 >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正文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解析高职高专学生“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就业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9日 编辑:

解析高职高专学生“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就业

〔摘要〕: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它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职业教育培训。高职高专院校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就业制度,旨在利用高校资源,引导教育直接与职业活动相结合,直接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引导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自觉的追求”,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专业 职业双证就业

正文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社会发展进步一个标志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观念与职业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着多样性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教育模式有:(一)美国社区学院的新职业能力观、新课程结构与新教学模式;(二)英国的具有高学历层次和宽职业资格要求的职业资格体系;(三)德国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学徒制培训;(四)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模块式证书体制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对应性。2、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性。3、职业能力的宽泛性,突出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职业资格证书认证。

我国在学习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其特征是:第一,从制度体系上看,我国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属于国家证书制度体系。第二,从认证方式上看,我国职业技能鉴定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第三方认证的现代认证规则。第三,以考试性质上看,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第四,以鉴定内容上看,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采用了职业导向的内容体系。从而实现了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接轨和多边互认,实现了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最终走向国际化。所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依据和权威性:

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技能考核鉴定”。这就是职业资格证书建立的法律依据,它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对职业资格的概念做出一个界定:职业资格是社会经济部门或行业根据某一职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提出必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劳动者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可从社会权威认证机构获得对自己技能水平和从业资格的认可,其主要形式是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而运用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分为从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证书是指从事某一职业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证书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涉及人身安全、重大财产安全和广大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是劳动者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必备标准。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实施就业准入制,有利于建立全社会统一的职业标准,鉴定规范和社会化管理体系,有利于发挥国家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组织、协调和指导的作用,规范用工行为,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增强劳动者职业技能。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力资源质量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所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在于:主体是国家证书体系,是靠政府的力量来推行;以《劳动法》为依据的,符合人力资源开发规律的职业技能标准,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是反映劳动者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的证明,是劳动者进人就业岗位的“通行证”。它的生命力蕴涵在能够不断地适应市场就业需求的变化过程之中。实现供求双方的相互双向选择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尺度,使之成为促进劳动就业的有效途径。

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与职业教育的改革相衔接。

专业与职业耦合是指专业与职业这两个体系或两者运行方式之间,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于联合的特性。专业: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学科基础相对应,专业设置既要遵循现代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的特点,又要依据一定的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而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从事合法的有保障的社会劳动,以获得足以维持生活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得到社会承认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专业与职业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一个同向运行的协同体,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劳动分工的结果。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市场趋向成熟,社会发展不断分化出新的职业领域,职业从传统观念的“三十六行”飞速发展为“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的“八个大类,1838个细类(职业)”(不包括劳动保障部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已经发布了八批共86个新职业)。然而专业的分化发展,按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 (教高[2004]3号文件)的规定,专业的分化仅为“十九个大类,535个专业。

由此看来,《专业目录》中的“十九个大类,535个专业”与“职业分类大典”中的“八个大类,1838+86个职业”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专业设置、专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新的职业分化,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现象,人才结构性短缺,专业与职业不相符,即“专业不对口”。其结果是导致职业、专业人才和市场三者的结合点—就业出现了问题。

解决问题方法之一,就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与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改革相衔接,充分发挥国家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组织、协调和指导的作用,发挥资格证书在教育与就业工作中的桥梁作用,使其成为引导职业培训主动面向多样化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劳动者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依据《专业目录》,改革、调整、促进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依托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竞争能力强、信誉好、以及覆盖面广、专业多、统一性强,管理规范的优势,纠正专业与职业 “耦合错位”现象,营造出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并重的氛围。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业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减少结构性失业,提高就业质量。

四、高职高专学生持职业资格证就业的重要性

1职业资格证书的窗口信息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窗口”,求职者通过这一窗口,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学识才能,而社会通过这一窗口获取求职者的自身技术和技能水平等信息。由于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密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的能力。使每一个具有就业资格的劳动者都能获得标明自身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的有效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它是一种实际认证信息,它的效用在于能够证明持证者在职业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如果说学历证书是求职者就业的一块敲门转,那么职业资格证书就是求职者打开就业之门的求职就业的“通行证”。因为求职者通过这一“窗口” 不仅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培训背景、工作阅历,而且还向社会展示出求职者个人对某个职业工种的一技之能,或对某个职业工种潜在的创造性。所以职业资格证书的窗口信息作用,使就业更容易成功。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成为劳动就业的有效途径。

2、职业资格证书的“桥梁”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连接“专业”与“职业”之间的桥梁,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顺利步入社会,走上理想就业的途径之一。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步入社会便发现自己手中的文凭—“学历证书”,因为它仅反映劳动者学业教育和水平测试的学识能力,与人们的直接职业劳动活动联系不密切,而没有想象的那么“闪闪”发光。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的“错位”,再加上因为“信息不全”而引起的市场失灵,手捧“金饭碗”且就业到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工资收入不高,还得不到其它的保障;只能在不断就业与继续学习深造之间徘徊,成为回避就业“而不愿意长大的一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的建设,架起了“专业”与“职业”之间的桥梁,实现了高学历层次向宽职业资格体系拓展,突出职业能力的宽泛性,通过必要的培训、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便可以从自己专业的“高学历”这一高平台上架起通向理想职业的就业桥梁,拓展与自己专业相似或相近的“职业”,为自己找到一个就业的支点,从而“撬”起自己的事业;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契机,成为创业的资本,实现双证就业。

3、职业资格证书消除市场信息不全的作用

信息不全的作用指的是:如果用人方对其需要的求职者的质量和功能不能获得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市场体系就不会有效运行。信息不全,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对称上,所谓不对称,就是交换信息的双方,一方比另一方有更多的信息。如一个求职者对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比用人方要清楚得多得多;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做出负面的、逆向选择,这种选择引发“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低质品会把高质品全部驱逐出市场,导致市场的失灵。

所以,国内就出现了就业市场是分质分段的,如为农民工服务、为打工服务的“劳务市场”和为高校、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服务的“人才交流会”,这种分质分段形式的“人力资源市场”,主要功能是用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然而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相应选择,是建立在自动配置调节人力资源供求的经济关系上的,具体是体现在“工资待遇”上。分质分段的市场保护仍然难以避免“高质低价”的恶性竞争。

职业资格证书由于与人们的直接职业劳动活动密切联系,它是一种实际认证信息,它的效用在于持证者在职业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在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上既是质量信息,又是市场信息,它对于消除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削弱质量信息和市场信息之间产生的负反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用人方对其需要的求职者的质量和功能信息的全面而准确获得,用人方支付的工资水平只能是“一分钱一货”,货真价实,高质品把低质品驱逐出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才会有效运行。

五、“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必然性

从经济信息学角度看,求职者(卖方)把自己的信息递送给用人方(买方),这种信息叫做质量信息,而用人方(买方)通过证书这一窗口获取的信息叫做市场信息。从人力资源市场的角度看,求职者可以通过穿着整齐体面、言谈清晰简洁、举止礼貌周到等第一映像把自己的质量信息,以“弱”信息的形式传递给用人方,也可以用能够有效区别于他人能力的“强”信息传递给用人方。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有效区别于他人生产能力的信息,就是“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

从理论上来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市场三者之间,应该是一个同向运行的协同体,对比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中的专业设置“十九个大类,535个专业”与“职业分类大典”中的“八个大类,1838+86个职业”,专业设置和发展远远滞后于新的职业分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双边出现了“错位”现象,导致人才结构性短缺的局面。主要表现为:第一,培养层次上错位,使人才有数量而无质量,出现人才“过剩”的假象;第二,与市场职业结构的人才需求错位,典型的是“有人无工作做,而有工作无人做”;第三,对公众需求的理解错位,社会发展规划,公众的“从众”心理左右了专业的冷热,导致了一些虚假的“需求”。第四,对市场的理解错位,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市场是高效率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手段。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错位”现象,学历证书的局限性和应试教育竞争产生的教育功能“异化”,使“学历证书”代表的强质量信息与市场信息之间出现的偏差,削弱了学历证书的“强信息”的应聘功能,虽然我们不否认学历证书目前仍然是人力资源市场上被认为是最强的、最有用的信息之一,但是学生毕业就失业现象逐渐形成,并有上升的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偏差的强度,取决于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仿真程度”。

与学历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密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每一个具有就业资格的劳动者都能获得标明自身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资格的有效证书,它的效用在于这种资格认证能够证明持证者在职业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它是一种实际认证信息。所以,职业资格证书通常不代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代表职业活动的结果,它与实际生产更加贴近,它既是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上通行的质量信息,又是市场信息;它对消除市场信息不全,或者信息不对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正成为市场上的一种直接的强信息。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因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的“窗口信息作用,桥梁作用,消除市场信息不全的作用。”和“强信息”的应聘功能,不仅能削弱文凭证书在质量信息和市场信息之间产生的负反馈,而且为用人方提供了模拟筛选信息,为求职者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一张质量“保证书”;求职者不仅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培训背景、工作阅历;而且还向社会展示出求职者个人对某个职业工种的一技之能,或对某个职业工种潜在的创造性。实现了高学历层次向宽职业资格体系拓展,突出职业能力的宽泛性,所以“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就业更容易成功。

六、结束语:

职业资格制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它遵循的是所有职业向所有劳动者开放的原则,强调人力资源供求双方具有相对独立性,就业岗位的获得取决于个人能力。当一个以能力为主导,而不是以身份为主导的竞争性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到来时,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并重的时代也就到来了,职业资格证书将成为学生“职业生涯自觉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宇 走向世界技能强国[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1.11

[2]萧鸣政 人力资源管理[J],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

[3]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编.云南高教论坛[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编,必由之路[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5]云南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 云南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手册[Z],云南.2003.4

[6] [英]Karen Holems个人与团队管理[M],资源与运营管理[M]北京:2006.2 清华大学

[7]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研究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司 编,就业指南[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8.6

[8]刘庆唐 劳动就业概论[J]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1998.3

[9]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N年7月5日颁布,1995年1月1日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12]《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劳动部,劳部发[1993]134号)

[13]《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劳动部、人事部,劳部发[1994798号)

[14]《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2000午3月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6号令)

[15]《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发2000]号)

[16]《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2002年11月29日劳社发[2002]21号)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of the Students with the Graduation Certificate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of the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Ye Yi

Abstract:The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is one of the symbol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a new type of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improving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by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The purposes of the system of the employment with the Graduation Certificate and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in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 are : we can utilize the college resources to lea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directl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in production and econom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pursu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consciously which can promote their abilities of the market competition.

Keywords:the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profession, vocation, employment with two certificates